教育部信息化教学应用创新模式(2011)经验交流会会议材料之1 -凯发官网入口

教育部信息化教学应用创新模式(2011)经验交流会会议材料之1
信息来源: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 发布日期:2011-5-10 浏览次数:7709
字号【    】

会议名称:  教育部信息化教学应用创新模式(2011)经验交流会

 

会议地点:  四川省绵竹市

 

发言主题: 开展视频互动教学工作 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发 言 人: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规划处处长 马亮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今天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在这里召开“信息化教学应用创新模式经验交流会”,首先对承办此次会议的绵竹市教育局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他们对于本次会议所作出的努力和支持,同时也感谢参加本次会议的各位领导、来宾和有关单位,感谢大家的支持。
     自2009年5月开始,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在全国逐步开展“视频互动教学及网络研修应用工作”,旨在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帮助全国教育部门建立区域内的网络视频互动教学及网络教研公共服务平台,推进教育信息化和优质教育视频资源共享,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该项工作对于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内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促进教育公平发展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就以“开展视频互动教学工作,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为主题进一步介绍下“视频互动教学及网络研修应用工作”相关内容和基础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的方向。
     我们大家都知道,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和条件,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志,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同趋势,也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去年审议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加快终端设施普及,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重点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基础建设,缩小城乡数字化差距。”
     “发展纲要”对教育信息化工作发展方向指明了道路,明确了目标。“视频互动教学及网络研修应用工作”的建设目标和内容完全和“发展纲要”保持一致性,在“发展纲要”的指引下,是一次重要的工作实践。
     教育部教育部2011年工作要点中提出“以视频公开课为突破口,探索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新模式和新机制。”,大力开发和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不断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充分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和方式,把优质视频教育资源引进课堂教学,有效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结合工作要点,“视频互动教学及网络研修”应用工作需要增强可操作性,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帮助全国教育部门建立区域内的网络教育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创新机制,大力开发和整合优质教育视频资源,推进教育信息化和优质教育视频资源共享;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开展网络视频互动教学,均衡教育师资,创造开放式的网络教学环境,有效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我们国家针对教育的一系列方针和政策都把基础教育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中之重,关乎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社会群体之间的融合以及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教育的均衡发展既是义务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现代教育的本质要求,更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自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来,从强调硬件的配备到加大力度抓资源建设,从“用起来”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教育质量,我国的基础教育信息化不断向纵深发展。有条件的地区,建立了教育城域网,无论从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人员信息技术素养、信息化应用还是信息化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具备了非常好的教育信息化应用基础。
     但是,随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化,当前教育信息化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是持续提升应用能力,提高应用效益的挑战;二是教育信息化与素质教育的协调发展的挑战;三是应对城乡的数字鸿沟、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挑战;四是教育信息化所承担的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带动教育现代化的历史责任的挑战;五是应对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挑战;等等。
     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构建覆盖城乡的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各区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进教育公平, 提高教育质量也都是摆在教育主管部门面前的重要研究课题。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在全国开展“视频互动教学及网络研修应用工作”,积极探索利用信息技术推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措施,推进教育信息化和优质教育视频资源共享,缩小城乡之间教育差距,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创造开放式的网络教育环境,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上面介绍了“视频互动教学及网络研修应用工作”的重要意义和目标,下面,具体谈谈我国当前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方向和“视频互动教学及网络研修应用工作”的建设内容。
一、深刻认识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形势与任务
党和国家坚持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教育优先发展。我们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也必须站在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高度,来认真地研究创新和发展的问题,更好地为教育改革和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1、从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到“均衡发展”,信息化必须在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上承担更重要的责任。
随着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和投入保障机制的普遍建立,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我们重要的战略任务。要求我们努力缩小区域间差距;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努力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办好每一所学校。教育部已经确定了“在2012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到2020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目标,这是一个复杂的、庞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教育信息化应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支撑。信息化的优势是突破时空界限和信息高速流动,其突出标志是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和带动跨越式发展,完全可以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中承担更重要的责任。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的路线图和时间表,要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部署相衔接,要争取提前部署,尽早发挥效益。信息化工程和项目的设计与实施、技术选型和凯发官网入口的解决方案的确定,要有利于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集成和充分共享,有利于农村和边远贫困地区学校教育教学的有效应用,有利于薄弱学校的快速发展和质量提高,有利于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使适龄儿童少年能够接受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义务教育。能否有效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服务,应该成为今后检验信息化工作成败与效益的一个重要指标。在今后的工作中,在我们现有的基础上,继续推进资源建设也好,进行技术的选型,设计路径、方案也好,都要从帮助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任务和需要出发。
2、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信息化必须成为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支撑。
当义务教育“有学上”的问题基本解决以后,“上好学”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普遍期待,基础教育的质量提高和内涵发展摆上了突出位置。实际上择校也好,不均衡也好,硬件上还有差异,但更多是反映在质量和内涵上。 
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对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对新课程实施,具有支撑和催化剂的作用。需要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优势,特别是针对当前农村学校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的教师培训问题,高中新课程的资源支持问题等,信息化工作一定要充分发挥优势,积极有所作为。要把资源建设好,要让广大的教师能用、会用,为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技术支撑。
3、从“校校通”、“班班通”到普遍而深入的应用,信息化必须不断提高水平与效益。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正处在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时期。通过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班班通”工程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已经初步构建起一个遍及全国农村中小学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初步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了农村基础教育质量和效益,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不仅迅速改变着广大师生信息获取的方式、渠道和速度,也深刻地改变着教与学的方式和学校管理的方式,并对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评价体系和教育质量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
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近10年的发展表明:教育技术不仅能够直接提高教育的投入产出水平,而且能够显著提高教育质量。教师作为教育的实施者和教育变革的参与者和执行者,掌握并不断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对于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益与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通过近10年的努力,正在从“校校通”|“班班通”走向信息技术普遍而深入的应用。要广泛采用先进而成熟的技术不断优化信息化的环境,用经济的成本快速有效地集成优质教育资源,用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
二、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有关教育信息化的内容有6个特点:
1、将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
《规划纲要》明确要求“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要“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
2、要求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具体目标和任务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特别强调“重点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基础建设,缩小城乡数字化差距。”
为我们教育信息化建设指明的方向和发展目标。
3、突出强调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
《规划纲要》提出“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要求通过资源库建设、优质资源引进、网络课程开发、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实验室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创新网络教学模式等手段,“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并特别强调“继续推进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使农村和边远地区师生能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4、高度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
在教师方面,提出 “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在学生方面,提出“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对全社会也提出“加快全民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
5、注重发挥信息技术在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
《规划纲要》提出要“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要求加快学校管理信息化进程,推进政府教育管理信息化,搭建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不断提高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
6、提出实施国家教育信息化工程。
《规划纲要》提出了需要组织实施的10个重大项目,其中之一就是“国家教育信息化工程”。 
对于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来讲,今年也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从2000年教育部部署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算起,经过10年的努力,我国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圆满完成了当年的既定目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也是未来10年基础教育信息化的一个宏伟蓝图。
“视频互动教学及网络研修应用工作”在这样一个新的形势下,逐步展现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创新和发展方向,下面具体介绍下内容。 
三、“视频互动教学及网络研修应用工作”简介
1、“视频互动教学及网络研修”应用工作 是指通过软、硬件建设,帮助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利用网络构建覆盖全市、全区(县)的网络视频互动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具备远程视频互动教学、教研、教师培训、教育视频资源共享等公共服务能力,为教育部门和学校的网络教研、教师网络研修、精品课程网络直播、优质教学视频资源共享等多方面的应用活动提供技术支撑。
2、该项应用工作的开展,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工作的作用和意义体现在:
(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
利用网络构建覆盖城乡的远程教育支持服务体系,实现区域内优质教学视频资源共享,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教育公平。同时,还能利用网络召开网络教研、工作会议,推动教学经验交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节省大量的培训、会议差旅费用和时间,有益于整体提高当地教育信息化水平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2)学校
通过网络可以很方便地参与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类教师培训、网络教研活动,节约参加培训、会议的差旅费用和时间。同时通过相应的配套系统,可以帮助建立校内精品视频教学课程,开放延伸优质教育资源,创造开放式的网络教育环境,满足学生及家长网络学习观看。
3、该项应用工作的落实包含两个部分:
(1)建立覆盖全市的网络远程互动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教育部门之间、学校之间、教育部门与学校之间开展教学观摩、远程培训、交流研讨、远程协作学习、视频资源播放、视频教学等活动的网络化。
(2)建立区域性“网络教育电视台”。集中区域内名校优秀、骨干教师视频教学教研资源,完成精品课程资源的录制及共享,建立区域性唯一的本地特色精品视频课程教学平台。满足区域内所有学生、老师通过网络学习观看本地化的优质教学视频课程。
4、主要任务
(1)开展可视化网络远程教育。充分利用上述网络远程互动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和网络教育电视台,有针对性的开展网络远程教育,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2)研究并建立教育视频资源的区域共建共享机制。
(3)大力开展基于网络互动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各种网络教育应用活动,组织和引导学校、教师参与区域性基于网络的学习与互动交流。
(4)开展网络教育创新应用的宣传工作和人员培训,建立相关岗位人员的培训制度与岗位责任制。
5、组织和管理
(1)应用工作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负责统筹规划和技术指导,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对本地区应用工作的组织实施。
(2)参与此项应用工作地区的上级主管部门应对此项应用工作建设给予倾斜支持,加强管理,不断总结经验,交流信息。
(3)对成功组织开展网络教研、教师研修、优质教学视频资源共享并取得成效地区,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将予以表彰和鼓励,并对该地区的经验和成果进行宣传和推广。
目前,该项工作得到许多地方教育部门的积极申报和支持,在部分有条件的地区开展了试点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本次会议选在西部地区召开,对缩小东西部之间及区域城乡之间教育信息化水平差距,实现西部欠发达地区教育信息化水平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大家多提意见和建议,交流各地区开展该项工作的经验和成果,进一步推动该项应用工作的进行,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努力开创教育信息化应用新局面。

最后,再一次感谢各位领导和来宾的到来,并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二0一一年五月五日(绵竹)

上一篇:教育部信息化教学应用创新模式(2011)经验交流会会议材料之2
下一篇:开展视频互动教学 探索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新模式

联系凯发官网入口

(电话)028-86133248

(传真)028-86153184

(邮件)568343857@qq.com

(地址)成都市同兴路2号

公安备案号 51010602001598号

蜀icp备09003940号-1

川教jg-20120011

主办单位:成都市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中心

凯发官网入口的技术支持:成都云智博科技有限公司

系统提示
请填写关键词!
确定
网站地图